前言
在收到最到一封拒信後,我的申請季正式宣告結束,such a lonnng journey😖。趁著這個記憶猶新的階段,著手記錄整段艱辛的過程,要不然往後的上課、刷題地獄,應該也沒時間了。
雖然我的申請結果與許多網路大神相比,實在不足為奇,但我最終是希望在網路上多分享一些「平凡人」的 data point,讓大家多看看申請 美國 CS碩士 的凡人歌,或許參考價值更大!
提供一些我個人的標籤好了:
#大齡 #30歲 #二碩 #非本科 #文組 #3年軟工經驗 #在職申請 #上班族 #轉專業
恩~~看起來滿滿對 CS 申請不利的標籤,希望 SEO 有吸引到類似標籤的人點進來😆,就讓我娓娓道來這過程吧🙂
目錄
因為是篇長文,所以來個連結讓大家比較好瀏覽:)
申請結果
【Admission】(18中3)
- Master of Science in Computer Science,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, Riverside w/o funding
- Master of Science in EECS,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, Merced w/o funding
- Master of Science in Computer Science, University of San Francisco w/ 小獎 $5000/yr
【Rejection】
- MEng in EECS, UC Berkeley
- MSSE, CMU
- MSESV, CMU
- MCS, UCLA
- CS75, UCSD
- MSCS, Columbia University
- CS37, USC
- MCS, Rice University
- MSCS, NYU Courant
- MPCS, UChicago
- CSA, NEU
- MCS, UCI
- MSCS, UCD
- MSCSE, UCSC
- MSCSE, UCSB
- MSCS, WUSTL
這次申請聽了朋友建議,吃了熊心豹子膽,全部都是直球 CS Program,完全沒有所謂的擦邊球(MISM, MSIS, MSDS),而在這個大 CS 的時代,能夠撈中幾間,已是萬幸!不敢再奢求更多😢
背景介紹
【Education】#經濟系(文組!?)
- Master of Arts in Economics, NTU
* Overall GPA: 3.93/4.3 | CS-related GPA: 4.09/4.3
- Exchange Program, UC Berkeley
- Bachelor of Science in Agricultural Economics, NTU
【CS-Related Course】#CS相關課程超少
Machine Learning Techniques, Machine Learning Foundations, Data Structures & Algo-
rithms(audited), Linear Algebra,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
【Test Score】#GRE未達320;托福幸運低空飛過100門檻
- TOEFL: 102 (R:27, L:27, S:23, W:25)
- GRE: 319 (Q:167, V:152, AWA 3.0)
【Work Experience】#從數據科學家轉職成工程師
- Data-Backend Engineer @ CTBC, 2yrs
- Data Engineer @ software industry, 1yr
- Data Scientist @ securities firms, 1.5yrs
【Research Experience】#一咪咪的研究經驗
- BDSRC @ NTU Econ, 1yr
【Publication】
None
【Recommendation】#指導教授、修課教授、工作主管
- Graduate Research Advisor @ NTU Econ x1
- Course Instructor @ NTU CSIE x1
- Supervisor @ CTBC x1
【Honor】#論文得了兩個國內小獎,但沒有發期刊
- Fubon Life Management Master Thesis Award
- Bank of Taiwan Finance and Economics Thesis Award
【Side Project】#自己在網站中擔任了Fullstack的角色
- SongShare Free Learning Resources Web Application
大概總結一下自己的 pros & cons:
- Pros:
✅ 軟體開發工作經驗豐富
✅ 有 side project 可凸顯自己有獨立開發能力(Frontend, Backend, DevOps)
✅ 論文得過幾個小獎,也參與過研究計畫,彰顯有 research 能力 - Cons:
❌ 已經念完一個碩士(俗稱:申請二碩)
❌ 大學跟研究所都非 CS 本科
❌ 沒修過多少 CS 基礎課程,連最基本的DSA也只是旁聽而已
❓ 文組 debuff(台灣普遍認為 Econ 是文組,但在美國算 STEM)
時程規劃
在2022年初就萌生了申請的打算,而當時也有在 6 月辦婚禮的打算,原本覺得一定會申請與婚禮兩頭燒,最後很機運的因為疫情大爆發,婚禮延期至 2023.02,深深覺得這是老天的安排,要讓我好好準備申請!?
但也因此整個時程規劃,我得壓縮在 2022.12 就要把所有申請都丟出去,剩下的1月專心準備婚禮。這其實非常趕!因為正常來說,學校的 DDL 是在隔年的 3 月,也就是 01–02月這之間還可以繼續修改申請材料。但我的情況,我必須趕在同年的 12 月、最晚隔年1月初就要把所有申請丟出去。
申請完都覺得,自己是時間管理大師🤣
選校
俗話說:「選擇比努力還重要」,在申請的階段中,唯有選校是自己能夠掌握的,所以一定要根據自身的條件做好功課。就我分析自己的目標,因為我交換時去過加州,以及許多工作機會也都在加州,所以我非常嚮往回到加州的學校🥺 加上 UC系列的許多學校會擋 CS 二碩,等於我可以少掉很多競爭者,因此申請的重點目標就放在了UC系列的學校。
補:但其實UC系列的學校本土境內就很競爭,所以真實情況也說不一定😕
另外由於大CS時代,很多學校都會開設轉專業友好的 program,這些都很值得申請,非常感謝 Yu-Chia Chen 給的選校建議。(雖然到最後這些轉專業友好的項目我都沒上,估計也是近幾年 bar 被擠得很高)
Program 項目名稱百百種,以下我統整幾個比較常見的縮寫,供往後想要申請的莘莘學子們參考,有個概念:
- MSCS(Master of Science in Computer Science): 正統的 CS 項目,畢業要就業或讀研PhD都很適合,彈性大。因此只要看到縮寫 MSCS 就幾乎是兵家必爭之地
- MEng in CS\EECS(Master of Engineering in CS\EECS): 就業型的 CS 項目,通常為期不長(1yr~1.5yrs),很適合有工作經驗者申請
- MCS(Master of Computer Science): 只要少掉一個 Science 字樣,就多半屬於就業型或修課型的項目,同樣適合有工作經驗者申請
- CSE(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), CE(Computer Engineering): 相比於 CS,內容會比較偏向硬體,較適合電機、機械背景的人申請
- 其他各種變形,多半屬於轉專業友好、特別開設的項目
MSSE, MSWE(Master of Software Engineering)
MPCS(Master Program of Computer Science)
MCDS(Master of Computational in Data Science)
MCIT (Master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)
而一般在申請學校,會分配自己的「夢幻」、「衝刺」、「保底」學校,數量上我覺得保底最多 3 間即可,而且是要想像是:「就算只有上保底、也會去的學校 」才放入,千萬不要單純怕失學,就隨便放一間自己根本不想去的進保底。衝刺部分是你需要花最多時間的,要去考量自己的背景、目標、地理位置、綜排、專排等因素去選擇,數量一般來說建議選到 10 間以上。夢幻的話就端看自己口袋多深,畢竟每申請一間都要申請費,如果保底做得好,其實滿鼓勵夢幻學校多丟,中了就是刮中一張彩票的概念(雖然我的夢幻是全滅這樣…😭)。當時我的分配可參考以下:
【夢幻】
- MEng in EECS, UC Berkeley ❌
- MSESV, CMU ❌
- MSESS, CMU ❌
- MSCS, UCLA ❌
- CS75, UCSD ❌
- MSCS, Columbia University ❌
- MPCS, University of Chicago ❌
【衝刺】
- CS37, USC ❌
- MCS, Rice University ❌
- MSCS, UC Riverside ✅
- MSCS, NYU Courant ❌
- MCS, UC Irvine ❌
- CSA, NEU ❌
- MSCS, UC Davis ❌
- MSCS, UCSC ❌
- MSCS, UCSB ❌
【保底】
- MSCS, WUSTL ❌
- MS in EECS, UC Merced ✅
- MSCS, USF ✅
雖然申請的狀況是夢幻全滅、衝刺只中一間,但最後的結果也算跟當初追求的目標有符合,對我來說是最棒的結果了☺️
題外話:每次在一畝、PTT、Dcard 看到大神們的選校就很虐心,你們的保底校是我的夢幻校or衝刺校啊…😢 只求大神們後續快快選擇完 offer,高抬貴手
申請材料
一般學校所需材料標配 CV(履歷), SOP(讀書計畫), LOR(推薦信),少數像UC系列會再多要求 PHS(自傳),近年來有些學校又要求 Video Essay(影音自介)、Sepcific Question Essay(專業領域短文),真的是會準備到懷疑人生…這個 CS 的申請領域到底能有多卷???需要看那麼多東西😵💫
標準化考試部分,CS 幾乎綁定 TOEFL 跟 GRE,有些學校也接受雅思,不過考托福的話是所有學校通吃,建議也是考托福。
在 USFCA 的部分遞交完材料後,又有 Coding Interview ,我覺得這是一個不錯的練習機會,畢竟往後求職也會遇到,不如現在先練習看看(雖然面試結果我爆掉了,哈哈,詳見下方)
[CV] 履歷
雖然本來就有一直在更新自己工作的履歷,但就申請的微調上也是花了一番功夫。例如:順序到底要先放 Education? 還是放 Work Experience? 到底要寫兩頁?還是濃縮成一頁?
一開始我是考量自己工作經驗豐富,所以放在最前面比較有亮點。之後請幾位朋友看都建議我 Education 還是放最前面,我就決定聽從了XD,但頁數上我還是堅持放兩頁😜
履歷的撰寫網路上很多教學,最重要的莫過於要「量化」自己的成就。不能單單寫我做了 XX 事情,要寫成是「使用 YY 技術做了 XX 事情,最後帶來 ZZ (確切數字、百分比)的優化。」
要把過往經歷和豐功偉業都濃縮成 1–2 頁實屬不易,因此我強烈建議,能夠加上 超連結(個人網頁、Github、參考資料) 的話就盡量加。雖然不保證審查委員一定會點進去,但可以透過這個方法,讓他們「有機會」看到更多面向的你,不失為一種好方法,強烈推薦給各位:)
另外,也建議用 Latex 排版。不知為何,排出來就是比 Word 好看😆 現在有很多網頁版的編輯器,我自己是使用 Overleaf 來編輯,推個!
[SOP] Statement of Purpose, 讀書計畫
SOP 這份材料大概占據了 80% 的精力來撰寫,這份文件真的是博大精深,因為每個人的故事都是特別的,很難有一套準則,來告訴你 SOP 該怎麼寫。但如果硬要說,我自己的體會是:
寫這份 SOP 的目的,是要透過它告訴審查委員,你過去的種種經歷,是如何連結到現在想要申請這個 Program?你的生涯目的是什麼,以至於這個 Program 能夠幫助到你完成這個目標?你又能夠為這個 Program 帶來什麼潛在價值?
可是你又不能寫得太細節,像是遇到了什麼困難那些,跟目標無關的。例如:一開始我有寫到「想要接觸機器學習,可是被擋修,我轉而去修數學系的課,藉此證明我會想辦法解決問題,後來也培養機器學習模型需要的數學能力」。為什麼會說這段跟目標無關呢?因為從審查者的角度,他讀完這段還是不知道你到底想做什麼?你至始以來的目標到底是什麼?你接觸機器學習的最終原因是什麼?講完後一片空白,等於是無意義的資訊。
(小小題外話:後來也考量到寫 ML, AI 是一級戰區,所以方向上就轉改寫系統、底層,不去跟諸多大神拼槍)
有關 SOP 撰寫的細節,我本身也不是專家,真要細講可以另外開一篇文,但我能夠分享我大致的架構:
# 開頭:簡單的 hook 介紹動機,點出職涯目標
Hook因為看到偏鄉學校的教育資源不平等,致力於建立「降低搜尋成本」的服務
# 段落二:研究經驗連結
碩士論文研究電商資料,建立機器學習模型當客戶降低搜尋時間
# 段落三:工作經驗連結
工作上建立 API,迅速幫徵審外查客戶相關信用紀錄,降低搜尋審核時間
# 段落四:Side Project經驗連結
自行開發學習資源分享網站,連結到開頭想要讓學習資源的搜尋成本降低
# 段落五:現狀與不足 i.e Why this program? Why School?
雖然有基礎能力,但還缺乏blablabla,你們Program提供的核心課程可以幫助到我,例如 AA, BB, CC
# 結尾:我背景足夠,你的課程好棒棒,我們加起來是更棒的棒棒
我擁有技術能力、又有經濟背景,能夠帶來更多 diversity
客製化的地方大多是在結尾前一段,Why School? Why your program?
這題請翻爛學校的網站,把老師、課程都好好研究一輪,從裡面挑可能的靈感與字詞來寫,這邊會是耗最多精神的地方。
但請記住不用憋到覺得完美才開始下筆,趕快生出第一版、然後不斷迭代修改才是正確的做法。我的建議是寫完第一版後,不要找潤稿,先請「專業領域(CS or SDE)」的人看過,把所有架構、邏輯、故事都寫得很流暢後,再開始找潤稿。因為潤稿主要也只是幫你修修錯字、文法、精簡而已,不太會動到故事架構(當然也有那種連故事架構一起看的潤稿,但價格就比較貴,我自己是不考量)
潤稿的話我只找 Shau-ru Lin(shau.ru.lin@gmail.com),她是位美國長大的華人,中文也看得懂,回覆速度超級快,一般件的修改速度跟急件差不多😂 價格也很佛心!
[LOR] Letter of Recommendation, 推薦信
一般申請到 15 間以上會建議找 4 位推薦人分散幫忙寫,但因為我認識的師長實在太少,所以我最後還是只找 3 位推薦人,真的非常感謝他們百忙之中幫我寫那麼多間🥹
一般申請者會有個迷思,就是推薦信找越大咖越好。但其實「大咖弱推」跟「小咖強推」,可信度是後者比較高。試想一下,假設你在某次研討會遇到比爾蓋茲,social 一下他願意幫你寫推薦信,但他信裡只寫說:「這位年輕人很積極主動,很願意分享」,這部分對審查委員沒有任何額外資訊,沒有辦法評估你的潛力;相對地,你請一位你大學一起寫過專題研究的老師,即使是非本科,但他卻對妳怎麼做研究?怎麼解決問題?遇到困難的事情會怎麼思考?這對審查委員就能夠透過更多面向了解你。
所以與其盲目追求大咖的推薦信,我認為 瞭解你本人的程度 >>> 推薦人名聲
BUT
到最後,我的推薦人都是要我自己擬稿😅 自己擬稿有好有壞:好處是可以很大的自由度決定推薦內容;壞處當然是要多花時間,因為等於又多寫了三份 SOP的概念…
我擬稿後,請推薦人們寫的面向是以下:
1. 碩班指導教授 🔬 闡述該生如何做研究,驗證我 CV, SOP 中的研究能力
2. 資工系修課教授 👨🏻🏫 闡述該生在課堂上突出的表現,驗證有獨立學習新技術的能力
3. 工作直屬主管 👨🏻💻 闡述該生實務上幫公司解決的問題,驗證工作能力
核心概念是,推薦人的推薦內容都要環環相扣到 CV、SOP 中提到的各項能力,整體故事才有連結性,也是推薦信的主要目的。
P.S 適時地提醒推薦人很重要
要記得推薦人一定都比你忙,況且這是你的事情、不是他們的義務,因此如何適時地提醒就是很重要的課題。雖然學校系統有個 Reminder 按鈕,按下去就會寄一封提醒信給推薦人,但既然推薦人都是你找的、熟知你的人,就儘量主動多跟他們聯絡,報告你的申請、選校近況的同時溫馨提醒😎
[PHS] Personal History Statement, 自傳
UC系列的學校會另外要求寫 PHS,可以把它想成是 SOP 的延伸,這邊就可以寫比較細節。像是:個人的一些特殊背景 or 經歷,在過往遇到什麼困境?在這困境下你又是如何克服的?是什麼個人特質讓你脫穎而出?
免責聲明:這邊可能會講一些政治不正確的話,只是點出申請事實,有什麼條件比較好寫這份文件,無關個人立場
如果你有特殊疾病(身心障礙、重大傷殘)、身份(黑人、同性戀、女性、原住民、低收入戶)的話,這部分確實比較好發揮,光是從 diversity 這點就可以寫了。我身為一個普通生理直男,基本上就很難發揮。EX. 女性可以從工程師職場上都是男性有被歧視出發、也為 Program 帶來 diversity(性別比不會失衡)、原住民可以寫小時候資源不足、低收入戶可以寫家境影響學習,這些種種困境是如何造成過往學習的挑戰?後續做了什麼解決了這些困境?期望加入這個 Program 後能怎麼幫助跟我有同樣困境的人?
我自己的寫法,是把轉領域的困境闡述出來,過程中遭遇了學習上的困難,還有許多人的不看好,但自己最終自學與獨立開發轉職,並在工作職場中貢獻價值,因此適合進入 Program 來完成更遠大的目標 blablabla。總之這塊可以多帶到自己的成長背景、心路歷程與個人特質,但很芭樂的「從小爸媽很開放、自由」這種就不用寫了。如果跟我一樣是個普通人,建議可從過往成長遇到什麼特殊經驗出發?例如:修過什麼課有什麼啟發?做過什麼專案遇過什麼困境?看過身邊特殊經歷的朋友有什麼啟發?等等等。
[Standardized Tests] TOEFL & GRE
TOEFL: 102, R:27, L:27, S:23, W:25 (5年前補過習、三戰)
GRE: 319, V:162, Q:167, AWA 3.0 (有補習、四戰)
更詳細準備狀況,可參考我以下兩篇心得文:
[Video Essay] 影音自介
形式一:托福口說 2.0
簡單來說,這塊就像是托福口說,只是變成錄影版本。學校通常會給幾道針對 Program 的題目,例如:為什麼想來申請這個項目?你期待這個項目幫助你什麼?你最想修什麼課?分享一個你做過最有趣的事情?
題目就像托福隨機那樣,在電腦螢幕開瀏覽器,有個 prompt 會跳出題目,準備時間30秒、回答60秒,作答的時候會開啟視訊鏡頭錄影,沒有反悔機會(非常刺激😆),一錄完就會自動上傳學校系統。
在一畝三分地裡,就有很多國人會分享題目(俗稱:面經),網路上只要搜尋「Program 面經」,就會有一大堆跑出來,算是好準備了。另外建議要特別練一下看著鏡頭說話,除非你是 youtuber,要不然人下意識會看著螢幕講話,這樣無法跟看影片的人對視,在正式作答前,有個讓你 try device & system 的按鈕無限使用,可以趁機好好練習一下。
形式二:當 Youtuber
學校會事先指定題目,要申請者在期限前,拍一部影片回答、並上傳到公開的平台。不限平台種類,但最安全不會掛點的服務就是 Youtube,所以我是選擇這管道。
錄完才發現,要當 Youtuber 真的不容易🤔,即使我已經寫好稿、也背好了,但在鏡頭前就是會一直 NG,要嘛忘詞要嘛卡詞。錄完後還會對影片加個基本的後製,例如加上學校校徽、重點字幕調列等等。如果想看別人的範例,在 YT 搜尋打「video essay」就會有很多人的版本參考,或是這篇文章按讚破500我就考慮放我的上來😆,因為實在有點羞恥。
[Coding Interview] 程式白板題
USFCA(舊金山大學) 的 program 遞交完材料後,學校會發一個表單要你填能夠面試的時間。填好後會寄發一個連結,時間到點進去進入 Zoom 面試。面試內容就是純 coding,沒有任何 behavioral question。
考題本身不難,但因為是第一次跟外國人 coding interview、加上緊張,英文口語有時表達言不及意,只能當下硬著頭皮 think out loud。面試官人也很好,會一直給提示,但有些地方我自己英語表達地還不是很好,只能之後多練練了😿
考題部分,資料結構僅限於 array 的操作,沒有其他複雜的(Tree, Graph),面試官會請你開自己熟悉的編輯器,像我就是直接開 jupyter notebook 給他,debug比較快。實作出來後,也不用特別說明 Time complexity, Space complexity 那些的,整理大致考題以下參考:
- [熱身題] 給一段代碼,判斷bug
2. 實作 partial product,例如一個陣列[1,3,6,10] ,要求返還 [1, 1*3=3, 3*6=18, 18*10=180]
3. array in place shift [1,2,3,4,5] -> [5,1,2,3,4];考官特別要求不能額外創造空間,要在 array 裡面直接改變值操作
4. 實作一個 sorting algorithms, 面試官會給實作方法,要照她的樣子刻出來。其實不難,但緊張+英文口語表達不清楚,做得很卡。最後面試官叫我用自己prefer的sorting做給他看看。
面完後,會問你有什麼問題?我只問說:「什麼時候會知道結果?」,對方回一個禮拜以內。然後隔兩天就收到 Offer,GPA 3.0 以上固定拿 $5000/yr 小獎(大概就只能 cover 機票的錢😅)
其他Q&A
網路資源?
除了 PTT、Dcard 外,強烈推薦註冊個 一畝三分地 的會員,如果有微信的話方便很多。可以把它想像成是大陸海外留學與求職的論壇,上面有超多專版與文章,會分享英文考試、選校定位、履歷健檢、錄取匯報等資訊,超級實用。而且國人網友的友善程度遠大於 PTT 鄉民....,我實在不知道為何 PTT studyabroad 的推文常常會演變成戰學校、戰科系、戰文理組,所以我不太敢在 PTT 發文求問。在一畝(俗稱地裡)反而發比較多篇😳
手機也有 APP 可以下載,針對留學申請,我最常看的專版就屬「研究生申請」與「錄取匯報:研究生」。因為國人眾多、樣本數充足,所以看錄取匯報很有用,事後驗證幾乎什麼學校開始發 offer,自己沒消沒息大概就沒望了;反之若開始發 rejection,自己沒消沒息大概就有些希望。
唯一要熟悉的大概就是對岸用語,我本人是不太排斥啦...但就我所知有滿多人覺得這是被文化輸入、不太能接受。恩...我還是不要多說什麼好了,總之我覺得學習不同的用語也是挺有趣的😆,像是:
👉 985 = 類似於台灣說的四大,台(政?)清交成。中國大陸 Tier1 的學校
👉 211 = 類似於台灣說的中字輩。中國大陸 Tier2 的學校
👉 雙非一流 = 類似於台灣的北大、台科大、北科大。中國大陸 Tier3 的學校
👉 陸本= 大陸國內學校、本科系
👉 海本= 海外(大陸地區以外)學校、本科系
👉 非本 = 非本科,轉專業申請
👉 大佬、大牛 = 大神、神人
👉 脆拒 = 連放入 waitlist 的機會都沒有,被乾乾脆脆地拒絕
👉 養魚 = 覺得你資格還行、但又不足優秀,先放著不發消息,等大佬們拒絕了再給你 offer 或 waitlist
需要找代辦嗎?
這次申請我是全 DIY,原本預計 6 月辦婚禮,實在擠不出時間做選校跟申請文件,有在網路上找代辦的打算。但最後因疫情爆發,我們跟飯店把婚禮延期到隔年,這才讓我覺得應該有些時間能夠自己處理。
除了省錢外,我另外考量的點,是未來求職的時候,這些眉眉角角的麻煩事也都是要自己來,我不如趁現在訓練自己成為時間管理大師,抱持一種「那些殺不死我的,必將使我更偉大」的信念。代辦做的事情其實也只是幫忙申請者降低搜尋成本,自己上網站研究學校課程設計、地理位置、校友就業情況等等,雖然會耗掉不少時間,但這些都會讓你對自己的申請更有參與感;代辦能做到的就是依據你的背景資歷,選擇「錄取機會較高」的項目,但這並不保證絕對適合你,另外往後求職,也不可能有個「代辦機構」來幫你投履歷應徵吧?秉持著這樣的信念,我認為即使你在職、一堆外務,咬著牙做 DIY 申請也是值得的!
到底為什麼需要這麼多文件?
從一開始準備文件到懷疑人生,到現在申請季結束,我也能慢慢體會背後的緣由。其實這些申請文件都是一個你跟審查委員「對話」的機會,他們希望能從這些文件中,看到申請者的完整樣貌。但因為 MS 項目通常也不會有個 Screen/Onsite Interview,加上 CS 的申請者與日俱增,他們不得不透過更多複雜的方式來審查申請者的資歷,一方面是面向更豐富、二方面是篩選掉 Cheap talker,這整段過程都是在考驗申請者,是不是真的有決心要來唸?
一言以蔽之, Holistic 這個單詞,就是審查委員要看到的,所以並沒有說單一一份文件會成為勝敗的關鍵,就因為是綜合的考量,所以才變數很大。常常看到許多條件差不多優秀的,但最後申請結果大相逕庭,所以對自己的申請過程,就是全力以赴每一個環節,然後把結果交給天意。
但在時間的分配上,我建議著重在 CV 與 SOP 的修改,因為 CV 是未來一直會修改的東西,趁申請過程練成迭代修改的技能。SOP 的話,是因為其背後牽涉著你為什麼想出國?為什麼想念CS?這些重要的誘因,好好地精修也等於是好好地審視自己的職涯規劃。
強烈建議辦一個新 Google 帳號
新開 Google 帳號有很多好處,可以把跟學校往來與通知的信件集中管理、不會跟日常生活的郵箱混雜,又能夠多一個 Google Drive,空間絕對足夠多放你寫的這些申請文件。
加上,後續請諸多朋友幫忙看 SOP,也都是開 Google Doc 共享、加註解並修改,可以一次把連結傳給朋友們、一次彙整所有意見並滾動式修改,真的是非常方便 👍
感謝
整段申請過程,除了家人、師長的支持外,我最想感謝的是我老婆。從我一開始萌生申請的念頭,她就告訴我全力以赴、不用顧慮她,即便接下來我們要著手準備婚禮,她也幾乎包辦了所有大小事,如:跟飯店喬延期時間、場地價格、挑我的妝髮、桌數節目安排等等,儘量讓我專心準備申請文件就不讓我操心。之後不但一起完成了最完美的婚禮😍,也有了滿意的錄取結果。在經濟上更是無條件支持我,幫我一起負擔學費及房貸。所有人聽到我一結婚就要跑出國留學,反應都是:
蛤?那你老婆怎麼辦?
你不帶老婆一起去嗎?怎麼一新婚就分隔兩地?
你真的是個很任性的男人🤣
一新婚就馬上分隔兩地外🥲,還無條件地與我一起分擔經濟壓力,我真的非常感謝我太太。我會趕快學成,之後換我賺大$$養妳💪
感謝師長與好友們
🙏 謝謝我的三位推薦人 Ming-Jen Lin, Hsuan-Tien Lin, Melanie Chou 義不容辭地幫忙我寫推薦函,當時超級害怕被拒絕,這樣我根本找不到其他推薦人,感謝你們毫不猶豫就決定推薦我
🙏 謝謝 Yu-Chia Chen 當初幫忙選校給的寶貴建議,又撥空幫我修 CV
🙏 謝謝 Hsiao-Chu Yu 幫我精修 CV,讓整份履歷精簡化
🙏 謝謝 Anny Chen 、Yen-Hua Chen、Tiffany Tsai、Yu-Ju Chen、Joy Chang 幫忙看 SOP 及 PHS,這真的好重要!
🙏 謝謝 Tsu-En Wang 幫忙引薦許多念 CS 的學長姐,給了許多寶貴建議、又為我在崩潰之餘加油打氣
等待才是最煎熬的
還記得在 12底-1月初 送完所有申請後,就開始準備婚禮影片、音樂,至少還能減緩等待的焦慮。直到婚禮結束,一切回歸平穩,陸陸續續看到一畝上的放榜消息、自己的信箱卻還悄無聲息,各種失學焦慮蜂擁而至。每天早上第一件事情就是先打開信箱、刷刷看有沒有新信件,一聽到 Gmail 的通知也會異常敏感。這種每天的焦慮就像凌遲一樣,只要一天沒有消息就是折磨一天,時間甚至托到蜜月的時候,我整天心神不寧、也不能好好享受景點。
接著好不容易收到一封信,打開來字樣卻是「Thank you for....」、「We are regret to inform…」這些標準拒絕開頭,又像是心上被插了一劍。直到有一封信裡好不容易開頭是「Congratulations!」,那種感覺真的就像天降甘霖,原來還是有學校願意收留我😖
最後為未來申請者打個氣
當初在爬文時,也是各種沒自信,在這個環境競爭: 10 篇選校文中、有 8 篇是 EE 轉 CS 的大神,還有一兩篇參雜著連醫學系也要來轉 CS。實在是不知道自己要拿什麼跟這些大神拼槍?
就我認為,即使每位申請者目標一樣,你一定有自己獨特的地方!有可能是修過很多 CS 課成績很好、有可能是跟老師合作過很多專題、有可能是貢獻過很多開源專案、…. 申請的過程就是在探索這些人生的種種經歷,想辦法找出來,寫成完整的文件說服審查委員,也是未來求職會遇到的課題,早遇到早學習。當你找到了,說不定也會找到屬於你生命的火花(Spark)
猶記得當初進經濟研究所時,Shiangsir 曾講過:「考上,才是挑戰的開始!」,這個情境現在也適用。相信若能挺過申請這段艱辛,你也一定準備好接下來人生的種種挑戰😌
題外話閒聊
在二月底的時候,突然收到 UCR寄來一封校友信,邀請所有在台校友以及今年申請者,一同在大倉久和飯店聚聚。當時想說,都還沒有錄取我,為什麼現在就收到這封信,如果說是所有申請者都有收到,當天應該會很多人?
在半信半疑的情況下,我還是回覆願意參加,而且信中表示歡迎攜家帶眷,我就毫不猶豫地帶著老婆一同參加。原本以為,當天就是租個會議室、叫外燴大家一邊 Social 一邊吃飯,就像研討會那樣。結果當天的餐點是請大倉久和內的廚師做的,現場吃 Buffet 這樣🤩,然後餐桌上還有紅酒 🍷,也未免太高級了🫣
會議一開始,當然是先宣揚國威,校長說「喔~我們UCR排名一直上升🔝」、「一直蓋新的大樓、設備齊全」,接著又強調「能夠有如此開心的聚會、設備、排名,都仰賴校友們的 donation」,所以今天來的大家,以後發達了要記得捐錢 🤣🤣
看起來大部分是來自 EMBA 的校友,我這種小宅宅又社恐,還好有帶老婆一起來參加🥹 ,有來參加的申請者也大多是 Finance, Accounting, Economics 領域的,現場沒看到申請 CS 相關的人參加。
雖然很世俗,但整體的體驗還是挺不錯的哈哈哈,吃得很飽又很美味、超級滿足地回家。事後太太也說,這應該是錄取的一個訊號,你天註定要來念這間學校😆
現在想想也或許是如此!在成本、地點、排名、課程考量下,UCR就是最適合我的歸屬,謝謝學校願意給我一個機會。Go Highlanders~~